自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威派格一方面積極援助抗擊疫情,除捐助200萬元,公司還在積極尋找渠道籌措口罩等醫用物資捐助疫情防治一線。 另一方面威派格充分做好自身防控工作,關注疫區同事的身體健康以及防護工作,通過自媒體等渠道積極向員工及業務伙伴普及防控知識,提前為員工購置口罩,消毒用品等,嚴格跟蹤人員流動信息……響應國家政府要求積極防護。 …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2月1日印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及《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技術方案》),安排部署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規范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要求,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糞便和污水擴散傳播。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高度重視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將其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抓緊抓實,切實做好醫療污水收集、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污染物排放等監督管理;要主動加強與衛生健康、城鎮排水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健全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通知》明確,已發生疫情的地方,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要指導督促相關醫療機構對污水和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做到穩定達標排放;對沒有醫療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處理能力達不到要求的,應督促因地制宜建設臨時性污水處理罐(箱);加強對醫療污水消毒情況的監督檢查,嚴禁未經消毒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醫療污水排放。對城鎮污水處理廠,要督促其加強消毒工作,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指標達到相關排放標準要求。未發生疫情的地方,要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動態,并要求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接納醫療污水的城鎮污水處理機構等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通知》還就加大農村醫療污水處置的監管力度、禁止醫療污水進入農田灌溉渠道、防范醫療污水污染飲用水源、加大重點場所監督檢查力度、做好信息發布共享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通知》以附件形式發布了《技術方案》。《技術方案》明確規定疫情期間,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診療的定點醫療機構(醫院、衛生院等)、相關臨時隔離場所以及研究機構等產生的污水,應作為傳染病醫療機構污水進行管控,強化殺菌消毒,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等各項指標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 《技術方案》明確了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醫療污水應急處理要本著加強分類管理,嚴防污染擴散;強化消毒滅菌,控制病毒擴散的原則進行管控,并對采用化學藥劑進行消毒處理、采用專用設備進行消毒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技術要求。…
始終對黨忠誠,做到紀律嚴明,敢于赴湯蹈火,永遠竭誠為民。 2019年,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廊坊隊(中國石油管道應急搶險中心)共完成管道搶險27次,管道缺陷隱患修復19次;從枕戈待旦到星夜馳援,從楚水吳山到粵南之地,從大漠戈壁到繁華都市,廊坊隊以實際行動踐行錚錚誓言,披荊斬棘,攻堅克難,奮力前行。 一年來,這支隊伍打響、打勝的戰斗一場接著一場,幾乎全年無休。他們中,有的人默默奉獻、無悔付出,在廊坊隊的“心臟”車間保證裝備穩定運行;有的人日夜奔波,頂住壓力啃硬骨頭,在項目現場摸爬滾打;有的人扎根邊疆一線,投身管道維護保駕事業,時刻待命讓業主和群眾放心;有的人鐵面無私、用心監督,傾心守護搶險人員的生命安全……有形的感召,無聲的力量,引領我們同心同行,在隱患預防布控、管道搶險修復中同頻共振、聲氣相求。 帶領團隊聞風而動的沙漠先鋒——華書海 “這里是沙漠戈壁,搶險范圍南到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心地帶,西到喀什。而且我們搶險雙不確定:不確定時間——大部分管線在沙漠里,發現有泄漏情況時多數已失效很長時間,必須立刻出動。不確定搶險方式——這里的管線有天然氣、原油、凝析油、液化氣、輕烴,管線的搶險有破損、有腐蝕、有卡球,還有很多未知的泄漏方式。” 這是擺在新疆搶險中隊這支團隊面前的難題。 華書海說,我們全年24小時待命,無論是熟睡的深更半夜,還是用餐的午飯時間,只要接到險情,立即根據應急預案裝車、準備搶險物資,保證人員第一時間出發。為了提高搶險效率,根據不同介質、不同搶險方式編制應急預案,一旦發生險情,根據預案快速裝車,經過無數次的模擬和實戰,已經形成一套完備的搶險體系。…
記者日前從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去年全省改造城市生活污水管網957.86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4萬立方米/日;新增城鎮園林綠地面積6797萬平方米,建成城市綠道800.2公里。 近年來,我省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排水防澇三年行動階段性任務已經全面完成,累計建成管網長度5645.7公里,新增泵排能力2421.8立方米/秒,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明顯提升。同時,海綿城市建設全面推進,池州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獲國家綜合考評優秀等次,試點經驗在全省推廣,目前全省累計15%的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系統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將繼續實施城市停車場建設行動,預計今年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7.5萬個;另一方面,將實施城市道路交通提升工程,優化城市路網結構。 2020年,全省計劃新增城市綠道600公里以上;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改造城市市政污水管網900公里以上,基本消除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安徽日報 何珂)…
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大年三十這一天,是臺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習俗也相當多。先辭年,布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軸。到了下午舉行“辭年”儀式。在供桌上盛設五牲及各種年 供奉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在閩南語中,“春”與“剩”諧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還有剩余)。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紅棗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有句俗話“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后,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束辭年儀式。 但最能反映臺灣新年風俗的就是與閩南地區幾乎相同的新年歌。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臺灣民間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是一幅生動的民俗圖。 閩南:初一榮,初二停,初三無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藍相生,十一請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臺灣: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開,初六擔肥;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請來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臺灣大年三十夜也叫除夕,“守歲”、“壓歲錢”都與大陸的習俗一樣。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邊聚餐,叫做“圍爐”。圍爐時桌上的每個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圓、肉圓。魚圓是取意“三元”,象征闔家團圓;蘿卜在臺灣叫“菜頭”,就是“好彩頭”,吉祥的意思;全雞的“雞”,臺灣方言諧音為“家”,有“食雞起家”之意;經過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運興旺”。參加圍爐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樣菜都要吃一點。另外還都要喝上一點酒,以討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洗凈后連根煮熟,吃時從頭到尾,慢慢進肚,以祝父母長壽。 圍爐之后,在臺灣農村還保留著“觀火盆”的習俗。門前點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從火盆上跳過,取“興旺如火”的吉意。邊跳邊口中念念有詞地說些吉利話。火熄后,將灰燼送進廚房灶腳,祈求神明保佑發財。 在臺灣一些鄉村中,至今還保留著一種有趣的習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一些寺廟里就演戲,那些在年前無法還債的人,為了躲避債主的催逼,就跑到廟里去看戲避債。因為要是債主追到廟里來逼債,就會引起公憤,會群起而攻之。這臺戲從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債的人看完戲后就可以安安穩穩地回家團聚了。這種習俗叫“避債戲”,是社會的產物,卻很有人情味。不過債主也有辦法對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舊衣服,提著燈籠上門討債,佯稱自己是從年三十晚上尚未歸家,燈籠都還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討債”,這種燈便叫“討債燈”。除非積怨很深,債主一般不會使用“討債燈”。 臺灣同胞稱大年初一為“新正”,意為新的一年將會有一個正正堂堂的開始。當天凌晨頭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制的紅白兩色米糕祭神祖,稱為“開正”。“開正”之禮十分隆重,廳堂燈火通明,門口結紅彩,供桌上擺列年柑、年糕、牲禮、茶酒、四果、香燭,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全家老少集合一起家拜祖先、祭祀神明,隨后再依次向長輩問安行禮。 過春節最有意思的是出門拜年,又叫“走春”、“開春”、“賀正”。凡有來客,主人用朱紅木盒盛著糖果并端上“甜茶”待客;設宴請客,彼此應酬,名叫“請春酒”;客人告辭時,互相向對方孩子贈紅包。由于家家戶戶都出門拜年,難免有碰到人不在家的時候,于是衍生出兩個有趣的習俗:出門拜年人們總是隨身帶著一疊紅紙片,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一旦遇到主人不在家就留下一張,這叫“留帖”;官大勢大的、交游很廣的人,不可能一家家親自去拜年,便遣仆人帶著他的紅帖代他去拜,這叫“飛帖”。 臺灣的“初三老鼠娶新娘”和閩南的“初三無姿娘”,意思都是說初三這一天是休息日,就連老鼠也選擇這天娶新娘。依俗,當晚各家各戶都須早早上床休息,以免打擾老鼠辦喜事,并要在房間的各個角落撤一些吃的東西作為給老鼠的“賀禮”,以便和老鼠搞好關系,減少來年的鼠害。“老鼠娶親”的說法來源于大陸,有一幅“老鼠娶新娘”的五彩石印年畫,曾普遍流傳于中國民間。畫面上從頭蓋紅帕的“新娘”,到抬花轎、吹喇叭的執事等,統統都是鼠類,一個個活靈活現、喜氣洋洋,十分惹人喜愛,為節日增添了許多快樂的氣氛,緊張了一年,連老鼠都放假娶親了,何況人呢? 初四是“接神日”。閩、臺兩地皆稱這一天為“神落天”。當日,各家各戶都要在廳堂供奉牲禮、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燒金紙、神馬,恭恭敬敬地迎接諸神下凡,繼續履行司掌人間善惡的職責。 初五的“隔開”,意思是過年到此告一段落,也與大陸相同。次日開始,商店開市、農人下田,各行各業開始恢復正常生活、勞作。俗傳這一天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閩南稱“天神下降”,臺語叫“路頭神”。為求大發利市,商店這一天多在街邊燃香拜神,求五路財神的保佑。 “初七七元”、“初八團圓”,閩、臺兩地皆同。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七元日”,又叫“人日”,相傳天地造人,人是在這一天誕生的。因此,在臺灣民間,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線面(即壽面),并要吃芹菜、菠菜、芥菜、薺菜、蔥、大蒜、蒿菜等七種新鮮蔬菜。其中芥菜是一種莖葉很長,稍帶苦味的菜,由于它葉長、絲長,因此象征著長命。吃這七種菜實際上這是中國古代“五辛盤”的舊俗遺風,杜甫曾有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正是詠此。“初八團圓”是說回娘家過春節的媳婦,初八要返回婆家“團圓”,開始干活,不然會被認為有意為難婆家,搞得不好,夫家甚至還會因此“興師問罪”。 “初九天公生”,“天公”即玉皇大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天上精神的總管,因此,祭祀格外隆重。前一天全家老少齋戒沐浴,正廳擺設祭壇。午夜一過,全家齊整衣冠,由長至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隨后是燒土紙、放鞭炮,直至凌晨四點。昔日祭祀天公,祭壇的擺設極有講究,除了原有的供桌之外,還需擺小供桌(俗稱“頂桌”),頂桌上擺五果六齋、扎紅繩的面線、清茶三杯,供奉玉皇大帝。下面供桌則擺三牲五禮和紅龜稞等,供奉天公的從神。燒給天公的金箔是特制的,稱為“天公金”。 在中國傳統民俗里,女婿備受岳家的寵愛,俗稱“嬌客”,中國各地都是這樣,閩南、臺灣也不例外,因此,都有“十一請子婿”之俗,稱為“子婿日”,即岳家專門宴請女婿的日子。…
城市因水而靈動,因綠色而宜居。穿城而過的墨水河、繞村而行的龍泉河在歷經四年持續全域治理后,正成為人水和諧的休閑園、景色宜人的景觀帶、水清岸綠的生態區。 “墨”河換新顏 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河道綜合治理,是青島市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區圍繞“全線截污、全線清淤、全線綠化、全線貫通道路、全線中水回用、全線整治村莊”的河道治理戰略,持續加大中小河道綜合治理,2019年先后完成墨水河、龍泉河、西龍王河、洪江河等8條(段),長55公里河道治理任務,河道防洪排澇標準提升,水質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好轉,城市顏值“爆表”。 如今,走在龍泉河河畔、踏入墨河公園,河水清流,水鳥翔集,綠樹掩映……成為市民旅游、休閑、健身、親水的生態長廊和休閑公園。家住墨水河西岸朝陽小區的陳大爺感慨道:“墨水河真是大變樣!在沒治理之前,河里垃圾成堆,到了夏天散發著難聞的氣味。現在,兩岸成了附近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我每天都到墨河公園晨練。”說完,他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治”河大手筆 為從根本上解決墨水河、龍泉河污染問題,我區自2016年起,全面展開“兩河”綜合整治。通過PPP融資模式籌措資金27億元,實施管道截污、河道清淤、河岸砌護、河堤道路貫通、河岸綠化、污水廠升級改造及中水回用建設、河道生態建設、直排口整治8項工程,共鋪設污水管道48公里,河道清淤72萬方,新建、改造攔蓄水設施21座,完成即發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沿河建設40.9公里雙向車道,56.5公里慢行步道,完成沿河堤頂路景觀及綠化建設,綠化面積200公頃,新建14公里自然生態駁岸,全線排查封堵直排口23處。 此外,洪江河、西龍王河、塔院河、黃泥溝、北關新村河、北龍灣河等城區河道支流治理關系墨水河、龍泉河治理成效,通過治污、清淤、堤岸護砌、沿河綠化等措施,河道整體形象明顯改觀,“水綠、岸青、河暢、景美”的愿景正在實現。 “護”河出硬招 在推進墨水河、龍泉河治理中,我區專門抽調相關部門骨干力量成立工程指揮部,各河長、段長齊上陣。針對治河難題,區政府主要領導及時調度、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分管領導現場督戰,政府督查室、考核辦嚴格督查考核。各成員單位建立聯動機制,區住建局和水利局的技術專家負責研究優化工程實施方案,強化技術指導。區水利局發展規劃科科長潘友宏介紹:“在‘兩河’治理中,堅持治污與治河并重,突出水生態治理,將河道治理的防洪、治污、水生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河道污染源的整治力度,確保污水不入河,并充分考慮河流生態、自凈、景觀等多項功能,維護河流健康生命,建設生態景觀河道。” 為確保河道治理長效,區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城區河道管理的實施意見》,落實專項管護經費,實施管養分離,由專業公司負責河道巡查、保潔管護等日常管理。同時依托智慧平臺,科學管控河道,初步建成墨水河智慧管理平臺,將排水管網,污水處理廠、泵站、河道水位調度、水質檢測、設施管理等納入平臺,通過水質、水位、水量以及安全巡視等視頻監控,實現墨水河河道及沿河設施監管科學化、數據可視化、調度智能化。 現如今,河道全域治理已成為彰顯城市品質的一張閃亮明片,在2019年青島市河道治理考核中,即墨位居各區市前列。即墨人正享受著“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和諧之美。…
關注管網展覽會公眾號
管網展覽會,已超10萬小伙伴關注!